交易员周三表示,对中国铜融资交易的担心促使一些银行匆匆结束交易或完全停止此类业务,这种情况并非仅限于身处此次调查漩涡中心的青岛港口。

三位交易界和两位银行业的消息人士说,关注的重点放在所谓的回购交易上,主要是西方银行比较关心。在这种交易中,企业可以用商品换取短期贷款。

仅在上海估计就有约50-60万吨铜存放在保税仓库中,占全球总供应的2.5%左右,因此这些融资交易若有一部分被解除,可能对全球铜市的流动性和价格产生巨大影响。

“在铜市掀起波澜的根源在于,人们都使用回购交易,而且认为不存在对手交易风险。现在他们都必须重新考虑。这改变了整个市场的基本面,”一家西方银行在上海从事交易的一位消息人士说。

三位交易员表示,本周其回购融资业务已经放慢,因银行在批准信贷时更加谨慎,这可能拖累铜的价格及其升水。

“目前流动性非常差。大家都想卖出(铜),没人想买进,”新加坡一现货交易商说道。他在中国销售金属。

“(升水)已经被拉到很低了,但可能还会进一步下滑,”他补充道。

在上海,据中国价格提供商Shmet给出的数据,铜现货升水周三再跌10美元至每吨70-90美元,低于一周前的105-125美元。

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三个月期铜 CMCU3 继前一交易日触及一个月低点后,涨0.1%报每吨6,680美元,沪铜收高0.7%,部分获益于技术性买盘。

现货对三个月期货的逆价差周三扩大至每吨58美元,前一日报35美元。

上周对解除融资交易的金属可能涌入市场的担忧,几乎令逆价差损失殆尽,上周五更是收窄至低点3美元。

**仓单**

在回购协议中,货物所有人出售商品仓单,获得银行向其提供的短期贷款,同时同意在两周到三个月内买回这些商品。

回购并不同于进口融资协议,后者是一中国企业要在银行开具进口信用证并支付保证金,数额取决于企业信用。期限通常是三到六个月。

两类交易中均使用仓单作为所有权凭证,银行也一直在忙着进行核查,因为青岛方面的调查让人担心,他们持有的金属或许并不存在。

目前中国相关机构正在青岛调查金属仓单重复用作融资抵押的问题,此消息震动了市场,很多人担心这样的问题可能在其它港口也存在,并引发当局对利用金属融资活动的打击。

东南亚一家银行的大宗商品融资主管表示,迄今为止,尚无迹象显示这种行为扩散到其它领域,但银行业仍然紧张不已,正核查自己在仓储方面的曝险。

高盛的一份报告认为,银行业有可能普遍提高对中国大宗商品融资交易的门槛,以便全面降低这一领域内的曝险。具体做法可能是提高融资成本,而这将会削弱铜融资交易的利润率,使更多铜被释放到市场上。

高盛在3月时估计中国大宗商品融资交易金额高达1,600亿美元,约占该国短期外汇贷款总额的31%左右。

“如果发现更多类似情况,银行业的整体曝险可能大幅下降,导致回购交易以及中国大宗商品融资交易陷入一窝蜂叫停的混乱局面,”该银行称。

不过,一些市场人士预期,尽管成本可能会升高,但融资需求仍会相当稳定,因为银行如果全面弃守这块业务,最终不仅会丢失客户业务,他们自己也将蒙受损失。

“我并不认同铜融资交易完蛋、融资需求即将崩跌的观点,”第一位交易员说。“这并不会改变供需关系,但会改变市场机制。”

 

 

 

Related Articles

Qualcomm faces China bribery allegations from U.S. regulator

by Reuters |

Leading mobile chipmaker Qualcomm said on Wednesday it could face a civil action from U.S. authorities over alleged bribery of officials associated with state-owned companies in China.

Marubeni says Chinese authorities detain three staff at grain unit

by Reuters |

Three employees at one of Marubeni Corp's grain trading units in China have been detained by authorities, the Japanese trading house said on Thursday, a move sources told Reuters was prompted by allegations the unit evaded taxes on soy bean imports.

GSK case a 'warning' to all foreign firms in China

by Reuters |

Corruption charges against GlaxoSmithKline Plc executives in China are a warning to other foreign firms and could do irreparable damage to the British drugmaker's Chinese operations, the official Xinhua news agency said on Fri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