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招商银行 金融市场部最新报告认为,从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而言,信用环境最糟糕的时刻尚未到来,未来将继续趋势性收紧,非政府类债务将成为“雷区”,明年有可能进入“踩雷”高发期。
招商银行高级分析师刘东亮在报告中指出,今年以来,信用环境不断趋紧,以超日债为开端的违约、准违约事件不断爆发,银行不良率明显攀升,一些资质较差的民营企业债发行困难。
信用环境好转的决定性力量是宏观经济的回暖,但目前来看,这一点至少在明年年中之前不大可能实现,而且从历史经验来看,信用环境的好转通常滞后于宏观经济的回暖。
从外部来看,海外市场风险大于机遇,不利于营造趋缓的国内信用环境;从内部来看,明年上半年经济的下行压力依然较大,新一轮地产景气周期可能是比较温和的,难以实质性缓解产能过剩问题,因此,部分相关行业的去产能、去杠杆仍将继续,这将成为信用事件爆发的策源地之一,同时温和的地产周期也难以使总体经济出现明显改观,无法全面“排雷”。
“因此我们相信,即使明年年中宏观经济开始向积极方向转化,但信用风险上升仍将继续,至少会持续至明年年底,甚至更久。”报告指出。
此外,信用风险的下降有赖于债务链条的松动,也即资金可获得性的提高,但目前形势可能刚好与此相反,实体经济获得融资的难度还有所加大。
一方面,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明显下降,融出资金的水龙头正日益收紧;另一方面,影子银行的过快收缩,似乎也加大了实体经济融资的难度,对影子银行的严厉监管本意应是控制表外风险,并将表外融资压回表内,但表外转表内的渠道不一定很顺畅,可能意味着融资规模被实实在在的压缩掉了。
同时,以往的影子银行起到了腾挪表内贷款额度的作用,如今这种腾挪作用开始打折,也将限制银行表内放贷的能力。
信用风险的下降还有赖于融资成本的下降,以减轻财务成本压力。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如何降低贷款利率将成为政策的重中之重,我们预计明年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将会较今年有所下降,但可能存在一个动态博弈的过程。
假如央行实施全面降息,那么将会加速降低融资成本,特别是贷款利率的下行;但假如央行维持既定货币政策,那么贷款利率的下降可能较为缓慢。
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9月新增信贷创下逾10年来同期新高,但结合增长乏力的社会融资及低迷的表外融资来看,实体经济对信贷的需求可能并未如数据显示那般强劲。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经济一时难有明显改善,仍需要货币政策予以支持。